我国科学家开发首例温和条件下超快氢负离子导体
(资料图片)
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记者张泉、王莹)氢负离子导体在氢负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电化学转化池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未来有望引领一系列能源技术革新。我国科学家日前通过机械化学方法,在氢化镧晶格中引入大量的缺陷和晶界,开发了首例温和条件下超快氢负离子导体。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该研究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团队完成,相关成果5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氢负离子是一种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氢载体和能量载体,氢负离子导体是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优异氢负离子传导能力的材料。此领域研究面临材料体系少、操作温度高等问题,是洁净能源领域的前沿课题。
“优质氢负离子导体需要两种特性‘兼得’,即具备优异氢负离子传导能力的同时具备极低的电子电导。”陈萍介绍,早在20世纪,氢化镧就被发现具有快速的氢迁移能力,但电子电导很高。近年来,科研人员往氢化镧晶格中引入氧以抑制其电子传导,但氧的引入也同时显著阻碍了氢负离子的传导。
陈萍、曹湖军团队创新地采用机械球磨法,通过撞击和剪切力,造成氢化镧晶格的畸变,形成了大量纳米微晶和晶格缺陷。这些畸变可以显著抑制电子传导,使电子电导率相比结晶态良好的氢化镧下降5个数量级以上,同时对氢负离子传导的干扰并不显著,从而获得了优异的氢负离子传导特性。
更为重要的是,此项研究实现了氢负离子在温和条件下(零下40摄氏度至80摄氏度)的超快传导。此前的研究中,氢负离子导体只能在300摄氏度左右实现超快传导。此外,团队还首次实现了室温全固态氢负离子电池的放电。
“许多已知的氢化物材料都是离子—电子混合导体,团队建立的这种材料工程策略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有望助力氢负离子导体研究取得更多突破。”陈萍说。
(责编:徐婵、岳弘彬)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关键词:
- 我国科学家开发首例温和条件下超快氢负离子导体
- 中柬“金龙-2023”联演:双方联合组织实兵综合演练
- 焦点滚动:做大增量加快创新 银行竞逐绿色金融赛道
- 微视频|永不落幕的青春_每日动态
- 利希施泰纳:尤文踢拉齐奥不存在热门,前者因场外因素会压力很大_当前信息
- 世界热消息:ChatGPT风险引发多国警惕!
- 据悉92岁传媒大亨默多克取消订婚 上月曾称本次结婚“将是最后一次”|全球消息
- 天天精选!文明旅游|昌平各大景区再“上新”,“蓝马甲”助推服务提档升温!
-
长图打印自动分页_长图怎么分页打印-每日消息
1、在打开方式那里用画图打开该图片,或者右键直接选用编辑。2、效果是一样的,都是用画图来打开图片。3、;2、进入打印预览
-
视焦点讯!奥拓电子: 关于召开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知的公告
奥拓电子:关于召开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知的公告
-
全球今日讯!南宋无休有谁_南宋吴曦
1、吴曦(1162年―1207年),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南宋抗金名将、信王吴璘之孙,节度使吴挺之子。2、[1]
-
环球即时看!农产品董秘回复:一直以来,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公司业务方向
农产品(000061)04月05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了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