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看点】强推名人也在看的《人民日报报道案例评析集》,评价极高!

2023-03-21 08:02:10    来源:每日好书精选

今日推荐:《人民日报报道案例评析集》作者:陈利云;宦佳。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资料图)

-----精选段落-----

深度特稿篇作品案例与报道评析

近日,有群众举报,北京东四环附近,夜间经常有满载的渣土车高速行驶、闯红灯,给交通安全埋下严重隐患。对此,记者多次跟踪调查,并致电交管部门举报。然而10月6日,记者蹲点观察后,发现以上现象并未有所好转。

【现场目击】

半小时内17辆渣土车经过路口,7辆闯红灯

在朝阳公园南门处,半个小时之内先后有17辆渣土车自西向东通过。除恰好绿灯,或前方有社会车辆阻挡外,7辆渣土车经过路口时闯红灯。23时08分,一辆渣土车闯红灯时甚至加速通过路口,差点撞到一名正常过马路的行人。

这是9月22日23时,记者在群众举报中提到的北京朝阳公园南路所看到的。

在朝阳公园南路与甜水园街路口,40分钟时间内先后有6辆由东向南行驶的空载渣土车左转闯红灯通过路口。

记者发现,有渣土车从甜水园街与姚家园路交叉路口的一处外侧标记为“中央公园广场”的建设工地驶出。在工地入口处观察半小时,记者看到,有12辆空载渣土车驶入,10辆满载渣土车驶出。

除了闯红灯,记者观察到,有的渣土车装载的渣土高度甚至超过驾驶舱车顶1米左右。而大部分的车顶没有苫盖,或苫盖没有盖严,在经过颠簸的地面时,会有明显的土块和扬尘撒落。

【记者跟踪】

渣土车超速、环岛逆行,险与出租车相撞

记者随后来到前述工地东侧,打车跟随其中一辆渣土车,发现该车经过朝阳公园桥后继续向东行驶,经机场第二高速,最后驶入位于东五环外的高安屯区域。

跟踪过程中,记者发现,在四环内的路段,渣土车的行驶时速通常是40公里左右;在四环外,渣土车车速翻番,达到80公里/小

时。而记者所乘出租车的司机告诉记者,行驶路段限速60公里/小时,渣土车显然超速。

渣土车闯红灯现象非常普遍。由于需要等红灯,记者所乘出租车几次差点无法跟上该辆渣土车。

在高安屯,记者看到,道路两旁停着各式各样的载重汽车,路上不时有渣土车驶过。记者跟随的渣土车驶入一块被围起来的空地。随后的两三分钟内,又有两辆渣土车驶入。

原地等待几分钟后,记者跟随一辆驶出的渣土车原路返回。途经一个环岛时,记者所乘出租车按规定逆时针绕行,而连续三辆渣土车却顺时针逆行环岛,与出租车迎头相遇,险些相撞。此时已近凌晨2点,路上车辆稀少,渣土车超速严重。记者发现,即使不遇到红灯,由于道路限速原因,出租车依然无法跟上渣土车。

【部门监管】

多次集中排查整治,情况未有好转

根据相关报道,北京市城管部门要求,2012年3月起,渣土运输车必须遵守“四项硬性规定”,即车辆必须为绿标车且加装软质机械式全封闭装置;车辆后厢板喷涂反光、放大车号,区别于车身颜色;驾驶室喷涂运输企业(个体)名称;驾驶室上方安装三棱标识顶灯,印有“渣土运输”字样,夜间必须开启。

记者跟踪渣土车时,即使所乘出租车与渣土车相距很近,由于严重污损,部分渣土车的车牌还是无法识别,且喷涂在车身的放大车号也难以看清。由高安屯返回市内的途中,记者发现,一些渣土车甚至没有悬挂车牌,车身也没有喷涂放大车号。

9月23日下午,记者致电北京市交管局朝阳支队,以行人身份投诉渣土车闯红灯现象。朝阳支队告诉记者,姚家园路路段为双桥大队负责,记者随即致电双桥大队。

电话中,双桥大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货车和渣土车都是交警长期重点管理的对象,会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记者表示,这种闯红灯的现象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作为行人深感不安。工作人员回复说,由于警力有限,无法满足对全部区域和道路的管理,所以无法采取更多的行动。

记者在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网站查询发现,今年以来,北京市各个区县已经对渣土车进行了多次集中排查整治工作。然而记者此后多次在同一路段盯守调查,发现此前现象仍未好转。

【专家建议】

应从技术手段、管理制度入手,严格落实安全责任

近年来,一方面,渣土车违规运输问题突出、事故后果非常严重,另一方面,无论是交管部门还是业界专家,都认为渣土车管理难度较大。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应朝阳告诉记者,很多渣土车司机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并且由于车身外表比较脏,号牌看不清,常用的拍照等非现场手段没有效果;此外,夜间出警难度比较大,导致了渣土车管理难度大、违法违规现象突出。

在采访中有专家表示,由于渣土运输涉及多方面环节,而在城市管理中,交警的执法权有限,因而受到较大制约。

在应对方面,应朝阳表示,从技术手段来讲,可以通过发布地方标准、政府通告等等,要求渣土车加顶盖,控制抛撒,并且对限制超载也有一定的帮助;或者要求渣土车安装GPS或者行车记录仪,加强对其路面行车轨迹的监控,约束驾驶员。在管理制度上,应该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工地等责任方,如果查到下属车辆违规,应追究施工方和管理方的责任。

监督有力服务有效

——浅析《人民日报》有关“疯狂渣土车”的报道

【报道评析】

2013年10月9日起,《人民日报》连续多日以调查、评论、版面“1+1”联动以及报网互动等多种形式,揭露、曝光渣土车夜间违章现象,并最终推动相关部门着手部署整治措施,全方位监管渣土车运输。贴近现实的选题,严谨的策划,扎实的采访,显著的成效,体现了党报舆论监督的力度和分量,彰显了服务民生的态度和责任,也为做活、做深、做实监督性报道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选题好是成功的前提。超载超速、逆行闯灯、污损号牌……在很多城市的街头,尤其是夜间,“疯狂渣土车”的违规乱象为交通安全埋下严重隐患,也成为城市管理的顽疾之一。在百度搜索“夜间渣土车”,结果多达254000条,绝大多数都是反映其带来的安全隐患和群众的不满。用好舆论监督这把“利刃”,助推相关部门重视并整治“疯狂渣土车”现象,对媒体而言,不仅必须,而且紧迫。近日,有读者举报,北京某路段夜间经常有满载的渣土车高速行驶、闯红灯等违规现象,《人民日报》记者对此做了多次实地调查,并致电交管部门进行举报,但情况并无好转。为回应读者诉求,也为推动解决现实问题,《人民日报》确立了“疯狂渣土车”夜行违章报道主题,社领导肯定这一选题抓得好,并要求跟踪下去,争取“盯”出效果来。在近一周的时间里,《人民日报》多层次、多角度地连续报道,反映现实问题,剖析监管漏洞,探求解决之策,并最终取得了明显成效。民生无小事,着眼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组织报道,充分体现了党报服务民生的责任意识。

采访好是成功的基石。采得深才能写得实,要切实讲明“疯狂渣土车”的危害,推动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迅速解决问题,就必须让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为此,《人民日报》记者和人民网记者多次于傍晚至夜半时分对群众举报路段进行蹲守,细数每一辆违规车辆,并对其中一辆渣土车进行跟踪暗访。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遭遇重重阻挠,为查清渣土车进出工地的真实情况,记者和工地保安、渣土车司机“斗智斗勇”,不断转移拍摄地点,最终捕捉到大量渣土车横冲直撞、违规行驶的信息和画面,积累了大量素材和证据,并在第一时间推出文字报道和二维码视频新闻——“在朝阳公园南门处,半个小时之内先后有17辆渣土车自西向东通过”“23时08分,一辆渣土车闯红灯时甚至加速通过路口,差点撞到一名正常过马路的行人”“在工地入口处观察半小时,记者看到,有12辆空载渣土车驶入,10辆满载渣土车驶出”……

10月14日,报道关注面由北京一地进一步扩散到全国多地:“凌晨1点左右,南京市老宁杭公路与开城路路口,在记者蹲点的40分钟里,共有70多辆渣土车经过,约30辆闯红灯,8辆车牌污损,2辆逆行”“从10日23时30分到11日零时30分,在河南省郑州市107国道与商都路交叉口,共有43辆渣土车经过,其中19辆无视交通信号灯甚至加速通过路口,32辆污损牌照,3辆逆向行驶”“零时到零时30分,在云南省昆明市龙泉路与霖雨路交叉口,共有162辆渣土运输车经过此路口,其中超过半数速度明显高于限速规定,至少有5辆车号牌污损,8辆闯灯行驶,3辆违法逆行”……具体的时间、地点、数字,加上记者在现场拍摄的视频,让肆虐于各地的渣土车违章现象赫然呈现于读者眼前。夜半执着的坚守,换来了令人信服的一手素材,彰显了党报记者“俯身接地气,践行走转改”的职业素养,也奠定了报道成功的根基。

策划好是成功的关键。要让好选题、真素材落实到版面上,好策划必不可少。在近一周的时间里,《人民日报》以文字、图片、图表、视频、言论等多种形式,对“疯狂渣土车”现象进行了曝光和批评,与此同时,还发挥报网互动的优势,与人民网视频部合作,在进行联合采访拍摄的同时,约请多个地方频道,选取多个城市典型路段,蹲点拍摄各地渣土车违规情况,进一步扩大了舆论监督的覆盖范围,使整体报道有文、有图、有影像,有单点聚焦,也有多点呈现,长短搭配,可视性与可读性有机统一,强化了监督的力度,也成为做好全媒体报道、加强报网融合建设的又一次成功尝试。精心的策划与编排,成为报道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

以10月9日视点新闻版头条刊发的《渣土车夜间疯狂谁来管?》为例,这组报道不仅有对现实问题的调查解读,也有对管理现状的反思剖析,既有专家的思考建议,也有《人民日报》记者的点评分析,同时配发图片、案例介绍以及二维码视频,再加上尖锐犀利的提问式标题,虽只占用了三分之一版面,却亮出了鲜明观点,提供了丰富信息。

10月10日和11日,头版和视点新闻版以“1+1”的形式进行连续跟踪报道。10月10日,头版刊发现场抓拍的渣土车闯红灯的大幅图片,同时在视点新闻版以“渣土车夜半疯狂依旧,北京一路口1小时9车闯灯”为题,对依旧未改变的违章现象进行曝光;10月11日,头版刊发北京有关部门做出回应的消息,视点新闻版则详细介绍了各部门整治措施。要闻版和新闻版联动,追踪最新进展,回应公众关切,强化了宣传力度,也实现了传播效能的最大化。

舆论监督取得阶段性成效后,相关报道并未戛然而止,10月12日,头版“今日谈”《“疯狂渣土车”拷问什么?》一文,对管理上的推诿滞后现象以及具体治理举措等进行了更为深入透彻的挖掘分析,言简意赅,句句切中要害,为切实治理违章乱象指明了方向。10月14日,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记者到全国多地蹲点调查,就渣土车夜间违规的普遍现象进行盯守、曝光,以图表详细标注具体路段、具体时间、违章车的数量,并就集中整治“一阵风”现象进行反思,发出提醒,呼吁以持之以恒的“钉钉子”精神抓好城市管理,确实点中了问题“久治不愈”的症结,进一步突出了监督报道的督促、警示意义。

如果将此次有关“疯狂渣土车”的报道比喻成一次合力围剿的漂亮战役,那么贴近民生的选题、扎实深入的采访、精心合理的编排,以及版面之间的联动呼应、报网之间的互动配合,都是报道取得成功的关键,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同时,这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监督与服务是相辅相成的,监督的力度决定服务的态度,有力的监督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从这个角度讲,对疯狂渣土车违章现象的报道,不应仅仅满足于阶段性的成果,还需对后续整顿情况进行不断的追查和跟踪,及时肯定成绩,大胆揭露问题,只有这样,顽疾才有治愈的希望,我们的监督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多彩贵州走新路

作者:胡果;万秀斌;肖潘潘;汪志球;郝迎灿

《人民日报》2016-06-16第1版要闻

【作品案例】

“对你来说,路意味着什么?”

贵州,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开门见山。行走贵州,路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路,就是创新。”贵安新区,贵州华芯副总魏巍举起啤酒瓶盖大小的芯片,“小小一片,几百美金!把芯片攻下来,这条路我们必须得走。”短短一年,与美国高通合作的华芯通从协议到揭牌,高起点源代码合作,高通中国投资总部由此落户贵州。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